
莫迪上航母拍照 为何米格-29K引注意 舰载机现状堪忧!莫迪站在“维克兰特”号航母甲板上,身后只停了三架米格-29K,其中一架机身斑驳正规股票配资官网,舱盖半掀,像是刚从博物馆开出来的。原本是官方高调炫耀国产航母的时刻,却因为这架状态堪忧的舰载机,变成了一场意外的“战力展示会”,让人看清了印度航母战斗力的底裤。

照片一出,质疑声四起:“怎么就三架?”、“这个涂装是没来得及修,还是压根儿没人修?”、“航母不是核心是舰载机吗?”官方沉默,军方回避,但那三架飞机的数量,比什么都具象。

45架米格-29K,采购十几年了,按理说足够支撑两艘航母。现实却是已经摔了5架,剩下的40架中真正能飞的不到一半。妥善率常年在30%到40%之间徘徊,两艘航母加起来能凑出十几架能起飞的飞机就算幸运了。这次“维克兰特”号甲板上只摆出三架,很可能已经是全部能飞的。

更扎眼的是那架被网友戏称为“海上废铁”的米格-29K。涂装斑驳不说,起落架侧面还有明显的盐蚀痕迹。印度海军承认,这些米格在海上服役时间一长,机体腐蚀问题严重,电子设备时不时短路,有时候雷达一开机,电源模块就烧掉。这飞机不是在海上战斗,而是在抗腐蚀中挣扎。

2016年,印军内部通报里还写着:“甲虫-ME雷达平均故障时间97小时。”到了2017年,变成了60小时。印度原本希望雷达能坚持150小时以上,结果连一半都不到。海军对外宣称“正在改进”,但到2019年,已经撤销了俄方原厂的OEM认证,部分米格直接停飞。

再看发动机RD-33MK,这是米格-29K最核心的短板。推力不够,油耗高,维护频率吓人。印度没有独立的维修能力,所有发动机大修都得送回俄罗斯。俄乌战争爆发后,印度根本排不上队。结果就是,航母停在码头,飞机趴在机库,发动机在莫斯科排队等件。

印度原本想靠“双航母战略”在印度洋搞点存在感。一艘维克拉玛蒂亚号是苏联的旧货,另一艘维克兰特号是自主研发的“民族骄傲”。结果现在,两艘航母凑不出一个完整的舰载机中队。在印巴局势紧张的节骨眼上,印度海军根本没法把航母派出去,怕丢人,怕出事,更怕起不来落不下。

对比中国,不用说辽宁舰、山东舰,光是演习照片上歼-15的数量就能说明很多问题。打包出动、整编编队、体系作战、远洋训练,这些印度航母根本不敢想。有人嘲讽说,中国的航母是打仗的,印度的航母是拍照的。这话听着刺耳,但眼下确实有点道理。

印度当然不甘心。国产舰载机LCATejas的舰载版早就开始测试,去年还在“维克兰特”上起降过一次。但这飞机推力小,航程短,挂载能力差,连印度自己海军都说“不适合作战部署”。于是又把希望寄托在了还没影的新一代TEDBF双发舰载机上。设计图已经画了,但预计2032年才能服役。
为了补救现状,印度决定买法国的阵风M。一共26架,最快2028年交付。但阵风M体型大,维克兰特号最多只能搭载十几架,而且法国人卖飞机不带保姆,维修、训练、备件都得自己摸索。就算买来了,也不一定能马上形成战斗力。
从采购米格-29K开始,印度就一直想靠进口解决航母核心战力问题。可现实是,没有一款舰载机是为印度航母量身定制的。俄制的飞机不适应印度海洋气候,法制的又太贵太复杂,国产的还在实验室里晃悠。这个“航母迷思”已经困住了印度海军十几年。
这次莫迪视察,原本是想把“国产航母”作为大国国力的象征推出来,结果反而让人看到了印度军力的结构性短板。不是“维克兰特”号这艘船不行,而是它背后的系统——舰载机、飞行员、维修链、后勤保障、作战体系——全都不到位。一艘航母能不能打,不是看它涂了多少国家涂装,而是看它上面能不能每天让十几架战斗机起飞。
照片不会撒谎,一架破旧的米格-29K横在甲板上正规股票配资官网,像是专门来提醒人们:印度的航母,还只是张名片,不是张王牌。如果2031年前都无法形成完整的舰载战力,那印度还需要维持双航母吗?还是说,这只是面子工程,一种“象征性存在”?莫迪上航母拍照 为何米格-29K引注意 舰载机现状堪忧!
融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